來源:深圳特區報 發布時間:2022-04-18
中國共產黨深圳市光明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
光明科學城啟動區腦模擬與腦解析、合成生物研究平臺大科學裝置。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光明未來可期;作為深圳決勝長遠的關鍵板塊,光明重任在肩;作為一片朝氣蓬勃的創業熱土,光明勢頭正勁。
4月1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深圳市光明區第一屆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吹響了光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奮力譜寫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設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集結號。
踔厲奮發的光明,以勇氣擔當大任,以進取決勝未來!
工作成績:接續奮斗邁出堅實步伐的2021年
建成全市首個區級黨史館。全市率先出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1+4”方案,高質量完成79項民生實事。黨員區領導帶頭講黨課39場次,開展“百名青年講黨史、千名書記辦實事、萬名黨員在身邊”等各類活動5835次,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的氛圍更加濃厚。
率先發布全國首個合成生物領域專項扶持政策。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等2個大科學裝置和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筑完成土建主體建設。國家環保產品質檢中心等6個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投入運營。
全市率先出臺高顏值城區建設標準。土地整備考核連續6年排名全市第一。虹橋公園成為2021年春節期間全國十大熱門景點。全區河流水質整體達到近20年來最佳水平。
GDP增長12.9%,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1.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全口徑稅收增速全市第一。
全年新增公辦學位10440個。開工建設公共住房7916套、供應3289套,市考核區安居工程任務連續三年排名全市第一。白花社區獲評全市唯一一個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獲評“首批全國縣域足球典型”榮譽。
打造全國首個區級工會勞動領域風險隱患預警處置體系。全市率先建立區級互聯網公證處、首創社區法律顧問“1+1+N”服務模式。全市首創小散工程“掃碼備案、智慧納管”平臺。
全市率先揭牌綜合改革示范點項目8個,實施區級重點改革項目26個,形成制度性成果30余項?!皹巧蟿撔?、樓下創業”綜合體模式成為國家發改委推廣的創新舉措。
推出全市首個掌上理論學習平臺“理響光明”,“科學城之聲”新聞發布廳正式揭牌。精心策劃“十大攻堅克難”等系列主題宣傳。14次亮相中央電視臺,在人民日報等主流央媒刊登稿件200余篇。涌現出“全國最美信訪干部”“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等一批先進典型。
全市首創區級疫情防控大數據系統,實現24小時落地核查率、核酸檢測率、數據匹配率“3個100%”。超額完成市下達疫苗接種任務,各項接種指標在全市排名靠前,3-11歲人群全程接種率全市排名第一。
發展華章: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
光明區委書記、區長蔡穎指出:當前必須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繪就獨具光明魅力的發展華章。
——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推動光明科學城創新能級實現新提升
著力完善光明科學城發展機制。推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建立健全光明科學城科技創新資助政策體系,形成上級授權支持、市級政策促進、立法統籌保障的良好政策環境。推動光明科學城開發建設運營主體實體化運作,高效推進大科學裝置群“投建運轉”。推動出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管理辦法等配套政策,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水平。
加快推進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設施等關鍵設備、科研平臺入駐啟動,力爭鵬城云腦Ⅲ、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精準醫學影像等開工建設。
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組織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力爭將合成生物國際大科學計劃納入深圳市向科技部重點推薦名單。支持科研機構牽頭或參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主動承接省市重點技術攻關項目。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發布光明科學城重大科技攻關榜單,推動科研機構與龍頭企業開展合作,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努力營造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形成一流創新激勵,確立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探索建立科學家和創新團隊代表作評價制度,形成穩定支持長期研究、鼓勵原始創新的制度環境。
——打造科研經濟先行地,構建科研經濟引領型“3+2+3”現代產業新體系
錨定科研經濟新賽道。出臺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合成生物產業集聚地。布局發展腦科學產業,加快形成腦科學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提升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充分發揮深圳灣實驗室科研優勢,布局建設概念驗證、中小試基地等創新成果外溢轉化平臺,引導資本賦能早期科研項目和中小型科創企業,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培育科創配套服務業。出臺支持科技金融業發展政策措施,高標準規劃打造光明科學城科技金融大廈,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設立地區性總部和區域性營業機構。發展科技信息服務業,聚焦軟件信息服務、技術轉移轉化、知識產權交易等領域,研究出臺專項規劃和政策,布局建設光明科技信息服務業園區,引進一批科技信息服務機構和龍頭企業。
做強三大優勢產業集群。做強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發揮華星光電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高世代面板產業配套等重大項目建設,吸引集聚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提升產業鏈各環節附加值,打造千億級超高清視頻顯示產業集群。做強新材料產業集群,發揮貝特瑞、欣旺達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推動龍頭企業新產能擴產、新板塊發展,打造“總部+研發+燈塔工廠”發展新模式。做強智能傳感器產業集群,培育引進行業領軍企業,全力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中試產線等項目落地,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形成智能傳感器產業集聚發展生態。
全域統籌強化空間保障。實施“5+8”連片產業用地整備攻堅戰,逐步釋放一批10萬平方米級連片產業凈地,全年釋放連片產業用地不少于90萬平方米。實施連片老舊園區綜合提升攻堅戰。聚焦合成生物、生物醫藥等6個領域,打造光明云谷一期、恒泰裕華南醫谷等10大特色產業園區。
瞄準一流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以“乙方思維”優化涉企服務體系,重構區、街道、社區三級領導班子掛點服務企業機制,形成服務閉環。實施凈地供應政策,提前做好管線遷改、道路拉通等工作,推動企業“拿地即開工”。應用區域環評成果,實現裝置集聚區和產業轉化區90%以上建設項目豁免環評手續。
——打造創新人才集聚地,增創城市競爭新優勢
靶向引進科學城建設高精尖缺人才。聚焦科研、產業需求,構建靈活開放、便捷高效的引才機制,“一事一議”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實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專項行動,加大博士后站點等人才培養載體平臺建設力度,長期穩定支持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成績且具有明顯創新潛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實施“揭榜掛帥”機制,招募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服務科研經濟發展,引進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和科技服務人才??萍夹推髽I家突出成長度,“一對一”對接引育,給予資金、空間、金融等支持,助力科技型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培育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
推出光明人才無憂政策。實施“住房無憂”行動,為駐區高?;蚩蒲袡C構人才及持有“人才碼”的高層次人才,優先安排保障性租賃住房,為短期來光明的科研人員提供拎包入住的短租服務,為高端人才定制配租方案。實施“教育無憂”行動,在科研院校、企業集聚區域興辦普惠性托育機構,引進國際化學校,圍繞“一切為了孩子”專題推出一批民生實事,讓孩子們接觸頂尖的科學大師、完善的創新科學課程,享受光明科學城專屬“成長福利”。實施“生活無憂”行動,讓各類人才暢享醫療、子女入學、融資對接等綠色通道體驗,解決后顧之憂。
打造高品質科學家園。規劃建設“科學家谷”,依山就勢打造集開放交流、創意研修、科普文藝于一體的新型國際人才服務中心,在山水之間打造人才互動社交空間。依托左岸科技公園先行打造“科學家的家”概念展示中心。匠心打造“創新街區”,以環中山大學深圳校區片區和長圳片區為試點,集中布局創新孵化、創意社交、休閑聚會、公共藝術等綜合空間,形成“創想、創新、創業”的知識經濟共同體,打造有生活、有溫度、有品質的國際化創新街區。精心建設“人才社區”,對標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標準,采用改造城中村、提升保障房等方式,以繡花功夫打造圳美新村、合水口花園等9個人才匯聚、生態優美的高品質生活區。
藍圖繪就的光明,就是一艘駛向未來的科學方舟,正劈波斬浪,無畏前行!